-
But this was Orwellian doublethink.
可这就是奥威尔双重标准。
-
There is something almost Orwellian... it's almost Kafkaesque.
有些事情几乎奥威尔…这几乎是卡夫卡式的。
-
So in Orwellian fashion, the buyout firms decided to change their moniker.
因此,用奥威尔的说法,并购公司决定 改名换姓。
-
What a splendidly Orwellian notion that is, and he is at least half-way to reaching his goal.
奥威尔(Orwellian)如此出色的概念表示,他至少有一半的可能达成他的目标。
-
In an Orwellian attempt to hide the nastiness, it may be known in America as an “aggregator bank”.
在试图掩盖一切污秽的“奥威廉”世界中的美国,好像被称为“集合银行”。
1.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出生于英属印度孟加拉管辖区,毕业于伊顿公学,英国著名小说家、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 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开始创作。二战期间(1940年-1943年),供职于英国广播公司东方部(BBS Eastern Service),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工作,并在此间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5年,出版了《动物农场》1949年6月8日出版了首版《一九八四》,这两本书是反极权主义的经典名著,其中《一九八四》是20世纪影响最大的英语小说之一。1950年1月,因患肺病去世,年仅47岁。 乔治·奥威尔一生短暂,但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文笔审视和记录着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出了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被称为“一代人的冷峻良知”。